在黨的十九大精神下,加快建設教育現代化,推進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,將“互聯網+教育”模式在高校平穩落地,并探索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高校教學、科研、管理中的支撐能力成為近年來高校關注的重點。新時代賦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,也必然帶動教育信息化從1.0時代進入2.0時代。1.0時代,高校更注重IT系統、業務系統的建設,在積累了海量數據地同時,也帶來了很多繁冗的問題。
在教育部印發的《教育信息化2.0行動計劃》文件中,指出要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支持下進行教育生態重構,所以在教育信息化2.0時代,高校需要更加注重各個系統的融合和數據的使用以發揮數據的價值,推動信息化管理和應用水平的提高。與此同時,國家也針對智慧校園制定了總體框架,其中數據中臺的建設已經被納入其中,也就意味著建設數據中臺是現階段每個高校的標準任務。
沒有統一的用戶身份平臺,系統繁多,無法單點登錄
校園信息建設自成體系,業務系統封閉運行,各系統之間無法連接,形成信息孤島,導致信息碎片化,難以共享,重復建設導致資源浪費
沒有有效的分析機制,無法提升管理水平,反而造成工作負擔
沒有大數據分析及應急響應機制,綜合管理無法可視化
各系統孤立集成度低,功能無法融合,業務之間缺乏統籌協同,無法實現雙向數據集成,缺乏數據中臺打底層,難以解決信息孤島問題
部分應用子系統操作復雜,流程數據不直觀,統計分析功能零散,應用推進力度不夠導致部分應用系統功能效果不佳,與工作要求不適應
系統間數據庫相互獨立,類型不一,缺乏統一的標準化接口
現系統偏重數據錄入等,缺乏不同層級角色的定位和細分,面向管理層智能分析、風險預警、決策支持等功能不強,無法適用實戰需要
以數據智能應用為核心,打通不同部門子系統間的數據,全面解決校園信息化建設中的信息孤島問題
以數據中臺為技術支撐,構建校園智腦基礎框架,以開放的平臺架構適應學校不斷發展的需求變化
從用戶角度出發,以學校全域數據為基礎,為用戶構建個性化,更加符合實際情境的應用服務
根據學校智慧校園建設的差異化特性,為其提供個性化服務,如人才培養導航應用系統、校友企業挖掘應用、教學診斷改進系統等
400-619-6179
180-5242-9961
yss@moojnn.com